交易所:上周新增
回头再看看这两个妄想,为什么我说它们都是妄想。 早在2008年的时候,郑志刚就针对新世界的VIP用户做了许多调研,他发现购物中心的同质化越来越严重,这种高度趋同的状况,你给我一刀我给你一刀的互屠也是迟早的事。 K11心目中的理想消费人群是25至45岁之间,在购物上较为成熟的消费群体,这个群体思维上前卫,且非常喜欢新鲜事物,郑志刚直接将K11细分成与之对应且主题鲜明的多元化消费场所。 是不是特牛逼?总结一下,创哥觉得K11的确有几个点挺让人尖叫的。 他一位难得让长辈们十分放心的千亿帝国继承者。 不仅如此,整个K11商场都弥漫的淡淡香草味,因为郑志刚做过一个调查,女性处于这种味道之下,会在商场停留的时间更长,你说心机不心机? 2、把留客哲学做到了极致,除了买买买还是买买买 K11最狠的一招就是,它所注重的细节,恰恰是潜在消费者所需要的。 然而正是这个非要把博物馆搬进购物中心的做法,让郑志刚一战封神,香港金融危机爆发后,零售业一片寂寥,死的死伤的伤,可K11却逆势而上,刚开业时80%的商户都是首次登陆香港,这让郑志刚第一年就回了本,第二年的营业额比之前翻了三倍,每月客流量能稳定在100万人次以上。 K11大获成功,离不开郑志刚对它的定位: 他认为K11就像是一个朋友,很开朗、很国际化、很艺术,所以大家都愿意时不时过来喝个茶,看看它。 3、摆脱传统购物中心的简单粗暴,转变为主题式购物中心
因此尽管中国影视市场增速放缓,体现出市场回归理性的趋势,然而有竞争力的新三板企业由于在自己细分市场的优势明显,仍然会受到资本市场关注。 我记得那天问旭豪,因为他那时候在考虑融资独立发展,也在考虑很多其他的事情。 我打电话有一套话术——先把你资料看一下,跟你套套近乎;第二表扬表扬业绩;然后指出一些缺点;最后给你一些鼓励的话。 在今年的早些时候,经纬举办了一场内部创享汇(是的,此为经纬系公司专属福利)。我们要更加地激励自己,要更努力、更勤劳。经纬是不是帮了很多忙?是不是?不是也要说是。我们在上门这个领域每天新增用户数超过新美大集团,说明只要把一个领域做得更深、更透、更专注,机会是存在的。你们团队最早建立了非常庞大的投后团队。那就是一个夜排档的地方,在二楼,点了一堆菜尝尝味道。那时所有领域关注说O2O领域有一个平台能单一定单突破10万单,很多竞争对手就进来了,包括美团、淘点点很多的都进来了。这几个字听着老土,一定要有这样的精神才可以走得更远,才能真正地生存下去。 比如在图文创业者这边,你大概不怎么听说有人花钱不做投放,只是让
HTC要进入这个行业,仍需要大量的投入去做技术研发、内容生产以及更多的战略布局,才有可能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。” 这个结论让毕胜和团队很痛苦,感觉找不到方向,好在资本方从未给他们压力,反而一直鼓励毕胜,“毕胜你自己去寻找方向,只要你这个团队在,不管做什么,如果你们有想法,继续投你,看好你们这个团队。 后来,毕胜想投资凡客的陈年,但凡客的崛起速度太快,他还没来得及,就没机会了。 毕胜说,“京东账上有15亿美元,我没有那么多钱,我做不了第二个京东。 2012年6月,乐淘一口气推出了恰恰、乐薇、茉希、迈威、斯伽五个自由品牌。虽然中国有3亿儿童,却不具备购买玩具的文化,玩具一般是孩子拽着父母在超市或者商场买,中国的父母更愿意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。 “我最近听到电子商务这四个字就比较恶心,男怕入错行,女怕嫁错郎,我觉得我入错行了……如果大家毕业了,或者已经是公司领导了,想做电商慎行,三思、四思、五思而后行……我在公司内部提出了一个命题,叫做电子商务(垂直电商)是个骗局。 很多用户在不同网站看上同一款产品,同时下单,选择货到付款,哪个先到要哪个,剩下的一个退回。传统企业的仓储叫做流转仓,用来把货物分配